3-4岁:3岁左右孩子有了立体的概念,开始学习搭建三维积木,此时,家长要通过搭积木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也可教孩子按照已有的图样搭积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4-6岁:应注意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愿望搭建作品,积木经过孩子的手会搭建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用积木搭建汽车、房屋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孩子的作品予以肯定,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积木除了可以搭成各种各样的物体之外,还可以同时用来给孩子作为在不同的关键期学习不同知识的工具。可利用积木学习颜色,形状,大小,计数等。
10种最经典的积木玩法
No.1
加倍
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积木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半圆形对成一个圆形等等。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理解部分与整体等概念。
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用眼睛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是否能够对得上,这对观察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No.2
盖房子
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来建造房屋。通过用积木盖房子,孩子可以了解简单的建筑方面的原理。比如左右结构对称才好看;在搭好的房子上放一块小的三角形当房顶不会倒,要是放一块大的三角形可能就塌了。
使得孩子从中学会了比较、对照、总结经验等等。
No.3
跷跷板
在跷跷板的两边放上色彩、大小相同的积木,试试它们的平衡。也可以放上大小、数量不同的积木,看看哪边轻哪边重。
在不断的尝试中,孩子学会了区别多少、轻重等关系,这有助于建立重量、平衡等概念。
No.4
搭小桥
教孩子把方形积木按照一定的间隔并排放好当桥墩,中间留出的距离代表桥洞,再在上面放上长条积木当桥梁。桥梁还要有一定的坡度,这样人或汽车才能在上面走,孩子可能就会用三角形积木建两个缓坡。
坡度多少合适呢?孩子就需要思考。在简单的搭桥活动中,孩子会将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很好地表现出来。
No.5
对数字
准备一套标有数字的积木。你先根据积木上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码好几块,然后让孩子根据下一个数字,把相应的数字积木放到上面去。要是放错了积木,或者在放的过程中把原来码好的积木碰倒了,就算输了。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对数字的概念更加清晰。
No.6
积木倒了
你把积木一块块码起来,码到一定高度时,让孩子用手去推倒。看到积木倒下来的样子,孩子通常会开心地大笑。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搞破坏”的游戏,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项提高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活动。
No.7
打保龄球
先把不同颜色的圆柱体积木排列成倒三角形,然后让孩子离开一段距离,拿一个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可以逐渐加大距离。
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具有方向的意识,对提高注意力、锻炼身体协调性也有帮助。
No.8
多米诺骨牌
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欣赏积木按次序倒下的有趣景象。
在积木的摆放过程中,孩子需要准确地判断空间距离,而且要求手部动作精确和高度集中注意力。
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大有好处。
No.9
弯弯曲曲的小路
教孩子把长条积木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起来,就可以连接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了。再给孩子一辆玩具小汽车,他就可以顺着这条“小路”玩车了,要求最好不要碰到积木。
这可以锻炼孩子目测空间距离的能力,培养立体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No.10
组装好了讲故事
准备一套组装类积木,里面有家具、爸爸、妈妈、孩子等。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积木组装起来,然后用语言讲述家庭小故事。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编故事。
这个游戏还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如何和孩子一起搭积木
先要给孩子正确地示范:搭2~4块积木,让他模仿着搭。在搭的过程中,每加一块都夸奖他,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爱上搭积木。
先用大积木垫底,再依次用较小的积木或磁性积木以保证他容易成功。这样孩子在成功中体验到了快乐,良好的情绪刺激促进他往更高的求知欲发展,满足他获得成功的需要。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你可先搭2~3块积木,只让他搭最后一块,必要时和孩子手把手地让他搭,搭好后,立刻表扬他,并可让他推倒作为鼓励。
也可以先手把手地教他,然后换成语言指导,最后提出任务:“搭高楼”。
学会搭3~4块积木后,要及时巩固成果,保持兴趣是很关键的,而良好的兴趣是可以正确培养的。一定要变换方式让孩子愿意继续玩。
知识要结合实践,知道的再多不做慢慢也就忘记了,爸爸妈妈们,孩子和你们在一起的时间真的比你们想想的要短得多。所以,放下手机,拿出你们的时间,和爱陪孩子多玩一玩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