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世界杯预选赛_世界杯卡塔尔 - sctzjx.com

从竞争要素看国内通信运营商行业(6K字) 在讨论竞争力之前,首先对垄断做一个判断。因为真正的垄断完全没有讨论竞争力的必要,我就是“王法”。很多人认为移动、电信、联...

  • Home
  • 世界杯卫冕
  • 从竞争要素看国内通信运营商行业(6K字) 在讨论竞争力之前,首先对垄断做一个判断。因为真正的垄断完全没有讨论竞争力的必要,我就是“王法”。很多人认为移动、电信、联...
  • 2025-05-30 16:35:49
  • admin

来源:雪球App,作者: 尤加利果的味道,(https://xueqiu.com/5447081312/171267233)

在讨论竞争力之前,首先对垄断做一个判断。因为真正的垄断完全没有讨论竞争力的必要,我就是“王法”。很多人认为移动、电信、联通属于垄断企业,动不动就用“有本事你不用啊”之类的话语嘲讽,我持否定意见。

20年前的电信才属于真正的垄断企业,所有的宽带只有我一家有,拉一条线一千块,爱用不用;20年前的移动也才属于真正的垄断企业,当年的“大哥大”一机难求,你不托点关系都拿不到。在我做尽调的时候,每每跟一些行业的老员工聊起当年,他们都是一脸神往和骄傲的表情——那时候到点下班了就是下班了,任你是谁也请明儿再来。

今天他们还是垄断企业吗?显然不是。在一个领域中,不管玩家是200个,还是20个,还是2个,只要有2家及以上的公司能够提供相同的产品,就谈不上垄断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垄断,但是3个玩家联合起来形成“联合垄断”可行吗?

直接说结论,不可行。首先国家不会允许(否则当年就没有分家的必要了),其次实际操作也不可能(关于这点的论证又是一篇长文,此处不再展开)。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战场上,大家亮真本事干吧,看看大家的竞争力如何。

————————————————————————————————————

对于多数行业来说,我把竞争力归纳为“4+1”个要素:产品、服务、价格、营销+品牌,分先后顺序。

产品才是一个企业最本质、最原始的内容,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自由市场中最大的利润点。以医药为例,“me too”的药,大家差不多,同质化严重;“me better”的药,你有我更好,生存环境良好;最高级的“me first”,活的最滋润。优秀的公司大多都有牛逼的产品,白酒中的飞天茅台、普五、1573、洋河M6,腾讯一路历经过的QQ、QQ空间、DNF、王者荣耀、微信,一个接一个的重磅体现的是腾讯强大的产品基因,小米的1、2、红米也是大获成功,更不用说把产品做到极致的苹果。企业危机中靠一款优质产品成功逆袭,在商业案例中也是屡见不鲜。

服务和产品是互联的,服务是产品的支撑,本质上也是产品的一部分。QQ、微信再强大,没有坚实的底层架构算法,没有强大的服务器保障,没有相关的售后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也不行。腾讯刚运营DNF时,由于服务器不稳定被戏称为“掉线城与勇士”,但腾讯在对手跟上来之前,非常快速的优化改进了掉线的问题,让“掉线城与勇士”终究只是一句玩笑话。顺便再题外的夸一句腾讯:在应对重大问题的时候,腾讯很少犯错,基本不会给对手太大的机会。

价格和营销,一个体现的是上下游话语权、成本管控、规模效应、供应链管理、周转率等要素,一个体现的是渠道管理、营销策略等要素。像桃李面包周转率大幅领先同业水平,合盛硅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而拥有极低的用电成本,从而在定价上更加从容,在行业竞争和市场波动中处于有利地位。

营销上一些优秀的案例,比如格力的经销商体系,比如oppo、vivo的渠道策略、拼多多的砍一刀,等等,对于公司的成功发展都贡献巨大。

至于为什么把“品牌”单独列,其一,品牌的形成非常非常困难,多数企业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其二,一旦形成了就是极强的增益效果。它不单独作用于某一项类别,更像是游戏中的光环,提供全队的增益BUFF,对产品、对服务、对营销、对一切的相关方全体加攻、加防、加护盾。

之所以花这么多篇幅聊“4+1”要素,是因为这5项中,只要坚持做好一两项,就能大幅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运营商行业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一一来看。

————————————————————————————————————

一、产品

从宏观层面看,三家运营商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产品上,十多年来,三家一直都在做“你有我也有”的事情。宽带是电信的大本营,移动在13年开始大规模宽带建设,辅以免初装费、送机顶盒、消费达标送宽带的极端政策,凭借个人用户的份额优势,在18年实现了宽带份额超过电信。电信则是以宽带为基座,大力新建基站,以H端(home)融合C端的策略,19年个人客户份额超过联通,达到22%左右,部分省市比如天津甚至超过了移动。

但本质上,三家提供的产品依然是语音、流量和宽带电视——电视还是从隔壁小伙伴广电手里抢走的蛋糕。产品的同质化不仅没有进步,某种意义上反而是倒退的。比如曾经移动基站多,群众口碑是移动的信号好;曾经的电信宽带强。站在今天,信号也好,速度也好,宽带质量也好,无论是大众的普遍感知还是专业的评测,都已经差距不大。

三家公司过去十年的产品升级主要做了三项:

第一项是“标准化”产品的补短和完善。做的是从“me worse”到“me too”的进化。时至今日,三家运营商在95%以上的区域内都能够提供“一致评价”以上水准的“话音+流量+宽带+电视”的标准化产品。

第二项是2G到3G、4G再到现在5G的升级,以及宽带从10M到100M到1000M的升级。但这是行业技术的升级,是面向自我的“me better”,对于行业竞争对手来说,仍然是me too。所以即便到了5G时代,中国移动上线“智慧双千兆,共筑美好家”,中国电信立马就祭出“5G用电信,畅享三千兆”的大旗。在差异化上打不开局面,不能形成被广泛接受的独有优势,沉醉于这种双千兆三千兆的文字游戏中,未免过于掉了格局。

第三项是增值产品的扩展。增值产品的扩展在各行各业都是极其重要的新的增长极,兵家必争之地。2G时代,移动梦网叱咤风云,霸王条款差点逼死腾讯,最后失败;而后的飞信,凭借手机端短信+PC端软件的天然优势,加上巨头资源优势的加持,又一次把QQ逼到墙角,但最终也失败。再之后,大大小小各类产品,只要是互联网“风口”上出现的,三家运营商基本上都会推出自家的产品。从邮箱、音乐、运动,到视频、支付、云盘,什么都做的有。但结果是,无论有优势还是没优势的,基本上没一个能打的。

要说国企央企体制问题?隔壁潍柴动力的谭旭光首先就不服。只能说,三大运营商的基因里,可能从来就没有安安静静、踏踏实实、争分夺秒,真正做好一款产品的“匠心”。

面向未来十年,三家运营商的业务版图规划基本上都归纳到了个人C(语音、流量、增值服务)、家庭H(宽带、电视、增值服务)、集团B(物联网、企业服务)、新兴市场N上。C和H是三家的大本营,但依然没有新业务能扛起增长的大旗。B和N与诸多行业巨头同台竞技,当前体量不大,增速也还不错,但对利润贡献尚小。未来发展如何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服务

在服务上,必须要承认,三家运营商相比过去十年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也是各家努力提升的结果。比如宽带的装维时间,从过去的数天提升至24小时内;比如装维规范,从入户、安装、调测、演示、确认等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推动下,整个行业大体上在往更加科学化、高效化、人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具体到三家公司上,工信部2017年度全国电信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中国移动以79.19分位居第一,电信和联通分别为78.31分和77.99分,三家相差不大。2019年移动满意度提升到81.2分,电信联通未查询到数据,估计稍微低一点,这是官方数据。从一线调研的情况来看(四川省内多个地市),也和官方数据比较符合。三家对于服务的重视程度上,移动最高,各层级与服务相关的考核也是最重的。但是80分左右的水平也就堪堪及格,全行业整体都不高。主要有3个原因:

1、服务和销售很难兼顾,很难平衡。前文分析了,在增值业务未打开新的增长极的情况下,个人和家庭业务是基座。要销售还是要服务?通常是此消彼长的状态。收入份额压力大的时候,服务就收一收;客户口碑下滑明显,销售力度又收一收。尤其是在携号转网的背景下,用户要转怎么办?规规矩矩的服务好一切手续,还笑脸呵呵的鞠个躬:“欢迎下次光临”么?过几天老板就让你滚蛋了。面对携号转网和不满意投诉,百般挽留、设置门槛、打感情牌利益牌……在一线,基本上所有能用的手段都会用上。

2、央企背景、历史包袱、企业文化和企业规模导致现代化的管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移动和电信(抱歉,实在没有精力去调研联通了……),拥有十年以上本单位工作年限的人超过60%,包括不少邮电沿革下来的人仍然还在工作岗位上,甚至领导岗位上。通信行业虽然不如互联网行业、科技电子行业那般瞬息万变,但作为强相关领域,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技术、新时代的发展,对上下员工的学习能力、转变能力、适应能力都提出远高于传统行业的要求。服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多业务融合协同,喊口号容易,做表象容易,从上至下、由内而外的统一认识、贯彻执行,非常难,非常难。

3、集团高层的战略定位,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从基层单位的KPI考核结构、合作渠道服务类考核扣罚推断,三家公司对服务的战略定位是有差异的。移动对基层单位的服务考核最重(基层员工对某些服务考核的不合理处多有吐槽),对合作渠道的服务违规扣罚也最重(一笔三千,不核减)。电信也有相应考核和扣罚,但执行管控并不如移动严厉(非实名制这类红线业务除外)。上行下效,反过来也可以从下面的执行推断上层的战略定位,把服务放在怎样的位置和程度。

知乎上有一个1W+赞的问题,“你所见过最流氓的软件流氓到什么程度”,下面的高赞回答中360、电信均有上榜。刷知乎的时候顺便又刷到一个18年的帖子:“因为老用户=狗,所以我把移动给告了”,说的是当时北京移动不给老用户同等享受套餐优惠权利的事,3.9万赞。评论第一高赞(1756赞)是“作为通信行业工作者,告诉你一个事实:你给北京移动带来100点伤害,但是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时隔三年再看这篇帖子,似乎也依然如此。

三、价格

从行业的角度出发,国内运营商行业的定价体系格局很不好。以白酒和电力两个行业作对比,白酒主要是市场定价,偶尔ZF搞出一些限价、管控政策,最终也是3000元一瓶买矿泉水送茅台的闹剧。电力行业则是民计民生,ZF定价,在不同发电主体、不同发展阶段辅以补贴等措施进行调节。

通信运营商行业完全不同。一方面ZF以“提速降费”限制了基本单价的上涨空间,另一方面又让三家公司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下相互竞争。在“语音、流量、宽带、电视”的传统业务下,在手机、宽带渗透率超过100%的情况下,三家运营商完全转为存量竞争,一直在上演着困兽之斗。移动的ARPU值从18年的53.1元降到19年的49.1元,而2011年这个数据是71元。移动高达80%+的毛利率,在残酷的竞争下,净利率从2011年的24%下滑到19年的14%。电信还能保持5%左右的净利率,联通直接在盈利和亏损之间飘忽不定。

白酒行业里,酿酒设备还是那些设备,技术还是那些技术,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喝得起高端酒了,酒企顺应时代开启一波波的涨价,赚的不亦乐乎。通信行业里,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带宽升级了,基站换新了,通话却不要钱了,流量越用越多却越用越便宜了……

从消费和享受的角度,做国内运营商的客户是加倍幸福的,做股东是痛苦的。

四、营销

提到营销,前面那句话还应该加半句:做国内运营商的渠道也是幸福的。营销上的策略三家都可圈可点,值得一提的是电信三个成功的地方:

1、以169宽带为代表的固移融合战略。电信是最早开展固移融合战略的,以家庭为单位,充分发挥固有宽带的优势,稳固存量客户,向对手的“散客”进攻。移动宽带在经历了单宽带、话费版和共享版之后,也彻底转向了这套体系。

2、管理划小和承包制的网格化经营。这套由陕西电信开展的组织架构改革在取得成功之后迅速复制到全国。18年底移动也开始跟进。

3、翼支付建立起来的支付生态和中小商家资源合作平台。这套起初耗费了大量资源补贴起来的支付板块,起初都以为是要跟支付宝、微信支付去抢市场。后来移动才意识到翼支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已经为时晚矣。移动的和包在翼支付面前毫无竞争力。在比赛场上,面对强大的对手,大多数的反败为胜都不是靠的正面对抗,而是抓住了对方的失误、盲区或弱点,迅速发力,在对手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补救或者追赶了。

移动则对固有的渠道份额坚守的很好。尽管受行业的低速增长和线上的影响,移动对渠道的掌控力,以及渠道的战斗力仍然是较高的。

在营销上,算是攻防互有胜败。

五、品牌

从过往历史可以看到,由于话音、流量、宽带等产品的特有属性,运营商无法形成坚固的品牌护城河,也无法依托品牌产生真正的品牌溢价。曾经的“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是非常成功的品牌,但是在产品迭代的浪潮下归于沉寂;之后的无论是“魔百盒”、“和家”,抑或是电信的“天翼”,也都仅仅只是一个名字,无法唤起大众的品牌认知。电信宽带构筑多年的IDC资源壁垒,随着移动宽带的补短板也逐步被打破。

回到当下所聚焦的重点业务,4G升5G,百兆升千兆,尽管运营商在宣传投放、营销活动制定(ARPU值提升才能享受优惠)、渠道资源投放(酬金翻倍)、员工绩效(重点业务高权重考核)全方位的去布局,5G和千兆也很难像特仑苏之于蒙牛、金典之于伊利,link&co之于吉利、wey之于哈弗一样,能够实现品牌的升级。大概率也是2G升3G、3G升4G的路重走一遍。

品牌塑造不仅需要先天的基因,更需要后天的推动。要讲故事,要树理念,要做渗透。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大自然的搬运工只有一个,赤水河只从茅台镇流过,BBA豪华运动和科技理念深入人心,品牌的塑造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移动近年开始重启全球通高端品牌,也推出诸多的权益,电信也与量子通信合作,等等。但要么力度不够,要么不成体系,品牌复苏/塑造之路,似乎运营商们并不上心。

————————————————————————————————————

实际上,魏杰教授(清华大学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副会长)在《中国经济的未来》一书中,专门以通信运营商做了举例。这些大型国企央企在经营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发展效率不如民企,但他们的利润是国家的。民企赚钱了,利润是个人的,可能最后还移民了。国企央企身上有更多的社会责任。

芒格说,“我从不追逐平庸的机会”,巴菲特找伟大的公司一起陪跑。我相信,看得上三家运营商的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价值投资者。但三家运营商目前的投资机会,算不算是“平庸的机会”?三家运营商又有没有哪一家算得上是“伟大的公司”?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

一般的研报是吹爆了优点,文末草草列几项格式化的风险。我这篇大多都在说不好,那么在文末也列几点机会。有些是三家运营商投资者的共识,有些是我个人的看法。

1、便宜。尤其移动和电信,的确很便宜了,百分之六点几的股息率,稳定并且逐年还在小幅提高分红比例,许多人投资的原因都是这一点。

2、国家的政策改变。提速降费的相关提法在经历了15、16、17、18年之后,开始弱化。在最近的一些提速降费新闻报道,也多是面向企业、面向国际的。而通管局19年开始提高质量发展,监管单位也开始提国有资产流失等,不排除有从政策上改变格局的可能性。

3、高质量发展的预期。从公司层面看,在经历了2G到4G时代“卖力不挣钱”的痛苦后,无论是哪一家都深刻体会到了恶劣竞争的苦果。“5G+千兆”的时代,是否能够走出高质量发展,也许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呢?——虽然资本市场上最贵的一句话就是,这次不一样。

4、三家公司中的某一个脱颖而出。这些年行业内各个公司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联通混改,电信异业渠道的扩展,移动对服务的坚守,三家对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既在下眼前的棋,也在布未来的棋,三五甚至十年后到收获的季节,三家重新排位,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要对联通说一声对不起。全篇对移动和电信讨论较多,实在不是对联通有任何的偏见。而是普遍行业里,老大和老二一直打,一直打,最受伤的从来都是老三……

$中国移动(00941)$ $中国电信(00728)$ $中国联通(SH600050)$

Previus Post
dnf远古首饰换什么

Copyright © 2088 英格兰世界杯预选赛_世界杯卡塔尔 - sctz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